英语教学反思(2009-2011)

发布日期: 2024-07-01 21:17:39 作者: 安博电竞官网电脑版

  关注学生的兴趣,材料的内涵。多一些涉及人心灵深处的文本,让师生读了还想读,读了想要背,学完之后有认识与境界升华的体验。教师需发挥能动作用,对教材做必要的整合、增补,大胆舍弃毫无意义的内容,不荒度时间。(20091010)

  教育理念蕴含于教学细节中。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通过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作业布置,课堂用语等,思考背后的教学理念,分析其是否合科学、合道德。

  很多教参书并不能成为有力的教学助手。相反,长期依靠教参很有一定的概率会让自己成为“残疾”。教师应当把积极健康的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在文本解读中,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用博大情怀来看待文本,防止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润物细无声”。(200910)

  今天上的是习题讲评课,郁闷得很,现在觉得整堂我讲得多,学生活动得少,虽说课前对这样的情形我已有所料,但依旧是觉得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太被动。我想是自己的教学思想没有正真获得更新,不经意间就会滑进应试的泥潭和满堂灌的惯性中。要警惕。

  个人觉得,词汇教学应由意义到形式的方式展开。先让学生在语句、对话或文本的情境中体会词汇的含义,其次在让学生关注词汇的构成和具体用法。费时多一些,但更容易involve students。当学生的思维参与时,容易形成长期记忆,效果自然好一些。我注意到当我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文中生词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变得很集中,我想他们当时大脑正在高速运转,尽力推断生词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词汇教学的设计要注重情境体验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20091021《 How to teach vocabulary》)

  在我的教导学生的经验中,如果采用归纳法思路(inductive), 学生似乎更有成就感,他们在观察例句,对比例句的过程中能自己得出语言的一般规则,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最大的奖赏,因为他们会有一种发现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在辅助演绎(deductive)法,学生们又会在运用所得语言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到另一番成就感。如果我们直接告知语法规则,学生就是坐享其成,失去了探索的过程与乐趣,看似实现了教学目标,实质相去甚远。(20091210)

  1.上课前、上课中、下课时组织教学的常规。这当中三次教学组织目的是调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当前话题的状态,组织的方式能多样,并不全是“起立”。一个问题、一个话题,也许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3.听写的常规。听英文写单词,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循环。

  4.整理纠错的习惯。每周检查一次,学生利用双休日梳理一周所学,利于内化。(20091021)

  老师在习题讲评课上经常会讲得多,就担心学生不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会被消磨殆尽。凡是没有学生热情参加思维的英语课都是低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思考。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有“问题意识”。(20091021)

  何为专业发展?专业,意味着教师对该学科教育教学有科学的认识,有充实的学科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它具有“实践”品质。发展,讲“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国家如此,对于学校如此,对于个体也如此。我认为,个体若停止发展便是生命的消亡。教师寻求自身专业的发展是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体现。

  1.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出建设性想法与做法。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一切知识的根本来源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因此养成反思的习惯,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实践的高质量。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2.在专业理论阅读中拓展实践思路。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宝贵的经验,一定要虚心学习运用。有了前人的基础,有了理念对照,在实践时才会信心足,步伐才会更坚定。

  3.教育哲学类书籍是教师的必读。人生的很多问题上升到最后便是哲学问题。只有学一些哲学才不至于让自己身陷业务的泥塘之中,才会在人生的丛林中自觉抬头,仰望星空,明白活着的意义,让创造性的工作和生活有根本动力。(20091021)

  讲评课,教师往往会一讲到底。自以为抓住了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但一堂课下来总觉得学生的主动性没有正真获得激发,自己也累,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本次调研试卷的讲评中,我换成以下方式:教师定重点---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思维---教师补充,提升理解---其它同学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在该题型考试中的得失。

  通过这样的点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在听完同学的解析之后往往能自觉地加以对照,找到自我思维和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同学就“阅读理解”题型说:考试时,我对题干理解不透,就仓促选择导致错误;我领会到在阅读理解解题过程中要养成基于文章进行思考的习惯;我今后在做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理解文章,这样才可以得其要领…….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得到了唤醒。事实上以前老师也讲过这些注意点,但同学们难以内化,通过讨论、展示与自我小结的方式学生更易领悟其中的奥妙。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学会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1.关于词汇听写。听写单词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反馈方式。学会一单元的词汇即听写似乎成了很多英语老师的惯例,学生们对此也已习以为常。但“如何听写更有效?”,值得考虑。

  (1)我认为听写应当听写“短语”或“是一个简要的意群”。因为这样做才能够促使学生多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用法。

  (2)听写要以汉英的形式进行,即听汉语写英文。英英听写的缺点在于学生可能不理解词义,学生只是听写,少了在脑中加工搜索的过程,导致学生记忆不深刻。

  2.关于词汇的的拼读。高二的学生应当具有独立拼读的能力,但事实上我发现不少同学不能正确把握单词的重读与次重读音节,如secure, severe, allocate, admirable, admiration等。这与初中没有专门学过音标有关。认读单词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其二,学生尝试读,教师与其它学生共同纠正。对于第一种方式,表面上学生学得快,但是学生不会真正掌握拼读的方法,即便会读了也只是鹦鹉学舌。第二种方法,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出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学生在尝试之后由老师或同学给予点拨,虽然时间花得多一些,但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只要在纠正学生拼读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拼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种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方式,是尊重人,发展人的体现。教学行为虽小,但其所反映出来的背后理念不容忽视。同样是教单词拼读,也许学生最后都学会了拼读,但是我们还得要考虑到手段的运用。方式的选择是学生观、教育观的体现,英语教育学生的方式的选择应当是“合道德”的。

  这是在高三调研测试后和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所写反思。现在看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主要是缺少练习,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得阅读者的天下,得方法者得阅读。

  一、要认真领会首段意义。文章的首段就是一扇窗,透过其可以看得到全文的景色。这位学生说,“老师,这篇文章我基本没办法读与下去。”我一看第一段“consumers are being confused and misledby the hodge-podge of environmental claims made by household products,according to a green labeling study published by consumersinternational Friday. 就知道是关于商品与消费的,而且是关于商标与产品环保问题。于是我就把整个思维定在这样的“问题域”中进行。但学生说,“我做不到像你这样读第一段就能知道那么多的。”我说:“这需要养成习惯,边读边思,边读边猜,如此才能把握英语阅读的主动权。”读第一段时要能把握好关键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二、要能够分析长难句。事实上,对于一句话的准确理解是建立在正确把握语句结构基础之上的。

  三、要学会统领全文。这里涉及到概括与提炼,属于高一级思维。要求去伪存真,由具体到抽象。我想我在教学生阅读时要告诉学生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第一段讲什么?最后一段讲什么?中间是作什么用的?前后之间啥关系?总-分-总还是其它关系。我能一句话概况全文的要义吗?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将有所提升。

  四、把握文章的体裁。当我用这样的思维角度与学生交流时,她流露出顿悟的神情,也许以前她就没有这样思考过阅读,没有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理解文章,去精思阅读。如该篇文章是调查研究,我们应当确定了体裁后在脑中有这样的疑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对像是谁?有什么结果?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是同类体裁文章的共性,有了对共性的把握就能提高这一类文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五、要有心灵的交流。特级教师孙宗良说,“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个体。”人都有着共性,所以作者写文章我们应当着重透过字面看到字内的意义,达到由表及里,由内容到情感的理解深度。我想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努力去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阅读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一种美丽、快乐的过程。

  本课为习题讲评课,目的是消化学生在语法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学生在独立解题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质疑,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解决存的问题。本课整体尚可,但是小组互动的有效性不高:

  1.学生问题目标不明确。(由于没事先调研学生错题情况所致。===下次改进方法:调研,并锁定重难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就重难点展开讨论,其他的只要给予答案就可以。这样做才能够提高讨论的针对性。)

  2.课堂氛围虽然民主,但是缺乏必要的紧张度。(这也属于备课不充分所致。===应当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备课时就要考虑怎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大胆删除不需要的,或是低质的练习和过程。)

  3.学习小组活动的方式要逐步形成习惯。由于没专门分组和指导学生怎么样做小组讨论所致。===今后的做法应该是学期初就将英语学习小组分好,并选好组长。这样使得每组都会有一个领头者和驱动者,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如,独立解题,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时抓住重点,有效分工,逻辑清晰地表达,学会耐心地倾听等。这对于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很重要。小组互动学习,起到互帮互教,互动共生,发挥主体作用,其方向是正确的,重点是研究怎么样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此外,如何建立可行的小组评价机制也应当考虑在内。

  听过魏书生的课,李吉林的课,李虞兰的课,逊宗良的课,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对教材,对生活,对学生,对教育本身都有独到的理解。所以,一名好的教师,首先是有思想、独立精神和完整人格的人。

  教材在他们的手中处理得那样的妙,似乎任意一段相关学科的教材到了他们手中都会变得丰满而富有诗意。没那么多程式化的东西,他们在用生命,用心灵对话的方式理解、运用教材。

  为什么能这样?除了不断勤奋地实践与反思,学习之外,我想与他们的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幸福的教育理想。于是,他们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在行走中等等都在不断的汲取营养,为他所上的课做着准备。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高度和深度已然不同于一般教师。

  经过多次让学生有机会到前面口头展示他们的作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口语表达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下几个方面当引起注意:

  4.学生的英语表达,首先侧重意义的流畅,而后追求准确,但对于朗读而言要首先求发音的准确,而后求流畅。因为各自的的训练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5.今天最高兴的事:学生们认认真真地在设计 essay,一本很不错的 happiness handbook一定会呈现在我的面前。期待着!我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远远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有合作,有深层次的观点碰撞。这是希望看到的!快乐的真正含义:把握现在,就把握了明天。

  案例:我从前一段时间开始就力争让学生有机会到前面来进行1分中的演讲,并将他们的分数记到最后的总成绩评价中去。起初我给定话题,但是发现学生有被动倾向;后来由英语课代表确定话题,慢慢地过渡到当天通知学生准备1分钟英文演讲,话题自定。

  今天两个班学生表现让学生们很兴趣。一个话题是“my view of computergames”,(说得实在,条理清晰,不仅有语言展示之美,还有育人之效。)另一个话题是“my best friend”,(写本班真实的一位同学,描写得形象,学生们大笑不止,但语言中又流露出同学间的情谊。) 应该说两个演讲都给其他同学树立了个榜样。

  2.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表达兴趣。我们平时练习大多是试卷,这种脱离实际的练习是不得以而为之,不能替代实际运用。这种无控制的练习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他们乐意去讲,其他同学乐意去听。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按上级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没有必要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因为这一切国家已经设置好了。乃至于如何教也懒得去考虑了,因为高考当前,只要学生能过应试这一关就算成功了。每天上课,作业,改作业,评作业。对于为何需要上这一课,这一课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针对这样的一堂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为何需要布置这样的作业,这些作业中的错误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很少去反问自己。长此以往,教师便在工作中丧失了批判思维的能力,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于是便会出现了工作中种种机械劳作的状况。

  于是,教师便把自身最具创造性的劳动给降格了。当教师没能利用从事教育这样的一个过程去锤炼自己的思维,去拔高自己的独立批判的思维品质,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思想的时候,你能说你是尊重了自己人格吗?没有,因为你抹杀了自己独立之精神发展的权利。

  我欣赏这样的教师:他们敢于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提出质疑,在别人司空见惯了的地方大胆地提出异议,他们敢为了心中的一种理想,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这样,他们工作着,但也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因为这样,他们工作着,但他们却更多地是创造性地工作着;因为这样,他们会不断地否定自我和身边看似正常但却有违规律的做法;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具有了独立的批判之精神。于是,他们的学生,也不会是应声虫,而是更多地张扬着个性光彩。

  今天听了区“名师协会”教育“手拉手”观摩课三节,使我想走这么一个问题:英语教师以什么来展现自身的教育水平?这样的一个问题很难一下子回答好,但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应当考虑在其中:

  1.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我们的课堂的师生关系中有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吗?我们是英语教学当作一项技术活还是一项充满着变数的智慧活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有多少人文思想的渗透,有多少是语言之外可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我们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展现了文化,语言和思想的魅力了吗?我们课堂是否能给学生一种艺术般的享受?

  2.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与风格。一名英语教师如果有了一定的理论就应当在实践中努力去探求英语教育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在过去,我一直倡导“情境先导,自主实践,二智并进”的教学原则,如何将它转化成可见的实践行为,这要一直去试验,总结,相信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型。

  3.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从自身的语言素养来讲,教师最主要的是能用流利标准的英语组织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难度话题的谈论。但这远远不足,对于课堂中谁为主体,如何创造情境,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如:welcome,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task, project的活动开展都应当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足够的课堂操作水平和应变智慧。应可以说,要足够的“专业”。

  以上所讲是课堂中能体现出来的教育水平。此外,能唱英文歌曲,能用英语主持一定的社交活动,能撰写教学方面论文,都应当是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体现。(20090925)

  对于议论文来说,英文中论点通常在开始就会提出。阅读要得法,读议论文就要学会找到论点,那么论点在何处?英文通常在句首,这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一样。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曲线救国,委婉表达,在前面要有一大堆铺垫,最后才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外国人拿到中国人的信会怎么读?先看最后一段,看出你的观点,确定此文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值得读就会回过头去再读前面的内容,否则就算了。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这有文化差异,也有社会差异。如果你讲效率,你就会开门见山,一下子让读者明白你要说什么,这样读者能自己确定是不是要读下去。但是我们行文的方式恰恰相反,前面一大堆,引诱着你读下去,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本可以不读的。(20100831)

  到了高三,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提升,学生高中毕业时要能熟练掌握3300左右词汇和500左右个常用短语。有些学生英语学不好就是因为过不了词汇这道坎儿。通过与学生个别交流,我发现他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1.要注重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社交如此,学习新知识时也是如此。但学生往往不注重第一印象,误以为只要课后背就行了,因此导致事倍功半的结局。教师第一次呈现生词,该词首次在文中出现,第一次使用该词完成句子等,都是学生获得生词第一印象的机会。如果第一印象建立了,那接下来巩固与运用就容易多了。对于教师而言,则要精心设计新词的呈现方式,以便引起学生的关注,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受机会。

  2.要分散记单词。每学10多个生词后都要及时记忆和运用,这样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再集中巩固过关就轻松多了。

  3.要在语境中学单词。不少同学急功近利,一听说要默写就拼命背词汇表,既吃力又没有多大的效果,把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搞没了,这不行。同学们最好能回到该词所在的语篇,好好想想它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啥意思?有没有其它意思和用法?等。如此,词汇的学习才会变成有意思的事。开始记得慢些,但到了后来就节约时机了,因为不需要过多的重复劳动。

  4.要音、形、义、用结合地记单词。正确朗读是首先要做到的,这样才有能力据音写形,然后了解该词的不同意义与用法,并尝试着去造些句子,完成相关练习,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果。词汇,只有在成为你表达的工具时才会显示出它的价值与生命力。

  5.要心态平和地、有信心的记。有些同学会着急,总想一下子记好几十个词汇,这样过猛之后容易心浮气燥,严重降低记忆效果。所以,我认为要记忆一段材料首先是从心理上征服它。(20100903)

  如何能把语言教学规律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并自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多次研读牛津高中英语第10模块第2单元的课文:populationmobility in the USA. 一次阅读,一次新的感受。

  初读教材:是介绍美国的人口流动趋向,让学生了解美国社会这一现象。感觉文章太浅,没什么好深究。

  二读教材: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未来的流动倾向,如书中P21所设计的对话。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为何会有不同的选择,自己的选择,如果人口流向城里,对城里和农村会分别造成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但是,感觉距离学生太遥远了。如何让学生对此话题产生兴趣,做到有话可说,这是个难题。

  三读教材:如果能按照教参的设计把一堂课上下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自己最合适的学生吗?适合并体现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理想与追求了吗?我的课堂教学追求是Teach beyond language. 如果完全依了教参,自己的头脑不是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吗?

  四读教材:是否能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来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多子多福,外国人追求独立自由。但是,这一点离教材本身内容太远了。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流动趋向,找到一个社会问题:中国老人去处?自己将来的人生如何处理好:自己工作,住处,老人等问题?这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同时又有感恩、励志教育在其中,话题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的确要考虑到真问题,学生容易参与到讨论中去。

  五读教材:为什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流动趋向?无论年轻人与老年人,他们各自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人生。

  英语课堂教学难的不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而是如何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地渗透人文精神。

  让学生自订课题,进行两分钟的演讲,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以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敢于动口来表达。我认为,英语教学中就应当多些这样的活动。

  今天课前演讲是顾培根同学进行的,主题为“beauty”。他的演讲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我非常高兴,学生们一下子便找到了英语的感觉。顾培根同学在课前是精心准备的,有声有色,语音纯正,学生们都听得很专注。

  批阅了学生高考阅读训练的情况,发现学生做阅读理解题严重不得法,完全稍加思考理解就可做对的题目学生却选择了离题的答案。所以,点评时我重点在于找出学生思想认识误区,帮助学生澄清解题路径,于阅读理解而言,只有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过程,我们才会有的放矢,提高学生思维技能。

  近来最大的收获:教给学生方法(how?)要解决how的问题,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做到,因为你要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书写,阅读,写作。其次,how是学生最关注的,也是最感兴趣的知识。这里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

  高三的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习动机问题,而是学习方法问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做一些方法类的交流,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建立“学’的课堂就必须教师首先转变观念,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智慧的思考和指导。阶段测试后,公布给学生答案,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准备5个问题。如何提问?教师应当给出方法“为什么这样做?”“怎么会想到这样做的?”从学习心理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学生有了这样的策略后学习的自觉性会明显提高。

  由于高一时的忽视,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奇差。为了及时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标准;提目标;展先进;持练字。今天是第三天练字,通过这样做我发现学生提高不仅仅是书写,而且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得端正、认真了。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这次上的是学校内公开课,我比上其它公开课都要当回事,因为是在同行面前开课,如何上得实在,上出新意,还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学校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得到了好的评价,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当一个人课堂教学走向“道”的层面上时,就不是一般技艺所能表达的了。高中英语教学之“道”何在?我该如何去追寻?

  年轻的教师上课有活力,创新,思维与学生贴近。年长的教师也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不断学习就可以。不但如此,他们的课还会因人生、阅读变得更有厚度与深度。这是年轻人所难以比拟的。(20101125)

  3.愿意改造自己,让自己变得具有智慧地幽默的个性,会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手段,设置“笑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6.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听到学生的想法。

  9.书,是他永远的朋友。酷爱阅读,善于专题阅读。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信念与信仰,坚信“教育是可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人的。”

  10.学生喜欢他,更喜欢他的课。因为,不仅有知识,更有哲理与激情。从他身上,学生似乎有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动力。(20101211)

  如果没有研究,我的教学就会是盲目的。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研究教材,研究考试说明,这是教师必做的功课。所为教师专业成长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贯穿于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的。调查、访谈、作业反馈中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得出具体有效地措施,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思想与风格,这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必然轨道。

  用我的实践,留下我的背影,追求英语教育之道,惠及我的学生,惠及中国英语教育实践事业的发展,成就别人,成就英语教育事业,成就自己。读与写可以帮助我找到行走在教育路上的感觉。(20110303)

  把时间与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15分钟内或教师或学生讲,学生讲10分钟,教师只能有五分钟。目标是要培养现代批判型、自主型的学习者。学生不是容器,而是具有灵性的生命体。我应当是火把,点燃他们的智慧。

  理科班的学生书写很糟糕,于是要求每天写一句话,坚持有一个学期,多数同学大有长进。我给学生耐心示范,并总结出英文书写规律:平、直、圆、正。

  这些天在讲非谓语动词。客观地说,语法就是语言常用的规律,教学生语法就是要掌握最基本的规律,对其理解越透彻就越能迁移运用。哪怕是几十条、几百道题,只是情景在变化着。但是,应试让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长期的试题训练让学生只能停留于辨认的水平上,难以达到运用的水平。所以,语法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离不开语用。否则,学生不能最终掌握,也不能真正形成语言能力。(20111017)

  一个单词,打开词典可以看到几十个词条,如果一个个去学习背诵,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抓住最核心的词汇,并引导学生衍生出其它用用法,那就会容易多了。学生也容易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

  我想,这显然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也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词汇的兴趣。

  2010届高三毕业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回忆自己的英语学习历程,在兴趣、意志、方法三个要素中,哪个对于你来讲最为重要?共60个同学有反馈,结果兴趣43票,意志40票,方法35票。

  1.在学生心目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课堂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无从谈起效率。所以,无论何时,我要思考如何在每堂课中融入引起学生兴趣的线.只是兴趣,远远不够,还要有意志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中可能的困难展示给学生,并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克服困难,把英语学习与意志力的培养相结合起来才会收到长效。“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西潮》,载于《蒋梦麟教育论著选》,第303页。

  3.很多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认为方法很重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他们的确觉得自己找不到英语学习的方法,学习不得法,所以学得被动。其二,他们过分依赖于方法,以为有灵丹妙药,忽视了意志、勤奋这样的因素。所以,对于这部分同学既要指导方法,也要端正态度,建立信心,增强兴趣,鼓励其挑战学习中的困难,使其一点点地进步。(20111018)

  近几日正准备一堂课,看完多个参考课件都无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自己的课堂只能自己设计,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

  解透教材就是要理清文脉、内容、思想,提炼出价值。能够最终靠多种形式的追问来实现对文本的解读。不亲自下水解读,就无法设计出最能充分显示出自身特色的教学,更无法彰显自己的教学思想。用别人的课件等于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等于放弃思想的独立。(20111021)

  我想,最需要的是“真实”、“民主”的氛围。朴实、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得一些知识,明白一点道理,形成一点技能,得到一点启发,感受一点美的熏陶。

  反对教师的“话语霸权”。能让学生读的让学生读,能让学生想的让学生想,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总之,课堂上绝不可以和学生“抢风头”。教师必要适时给与引导、启发、帮助、激励,做好思维的点拨、深化。

  如此说来,备课时要侧重考虑以下的问题:学生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达成的途径是什么?教师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20111021)

  今天是周二,晨读为英语。我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准备表演M6U1,Project短剧。(二选一,道具自备)评出最佳团队表演奖,最佳演员奖。

  课始,我将评价标准写于黑板,共分四个部分:语言、动作、合作和道具。讲明评委与评选程序:所有学生为评委,投票进行评选。此后,让学生听了一遍录音,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再给5分钟做准备。

  三个班学生的表演皆可谓精彩纷呈,有些学生创意了得,动作、表情、语言、道具的运用等让同学们开了眼界。我想,最佳团队与最佳演员是要公布的,这样可以显得正规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用教材。本部分内容没有给学生集中讲授,完全是学生自学。一方面是因为前期外出,未曾来得及;另一方面,我也想尝试一下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感觉。在分析给部分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比较贴近实际的。在选取教材上关注学生,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短剧,而不是由教师指定。

  3.新的学习的方式。在常态课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力。

  4.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结果反馈等在此次活动中都有所涉及并努力自觉发挥其积极功能。注重学生准备和表演的过程,把终结性和形成性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5.多目标的实现。活动激发了英语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技能,调动了学生情感作用,也让学生体验了英语文化,提高了英语语感。

  1.教师对具体场景的评价与指导用语要熟悉。即,拓展相关指导语的运用水平。

  2.分组活动的效果有待提高。提高教师小组活动的指导能力,如:建组、指导组长发挥作用等。

  用这个标题是来自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悟:人的年龄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增长,阅历可以增长,能力可以增长;但是,人的欲望要减少,人的杂念要减少。否则,就看不清别人,更看不清自己。

  我想备课也是如此吧。教学初始几年,总觉得这个也要讲,那个也要讲,这个练习要学生做,那个练习也舍不得放。好在反思得快,随后的几年练习做少了(每年都有许多当废纸卖),学生成绩倒一直是年级最前列。这些天越来越觉得备课时要学会做“减法”。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便是“烂书、烂教辅一大堆。”现在的事实是我们放着许多经典的文化书籍不读(学生压根没有时间读),每天让学生大量地食用“垃圾食品”。所以,凡是练习,我都问一问自己:“这份练习目的何在?是不是符合我整体教学设计的需要?质量如何?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更好的练习?”这样问一问,往往能减去许多。

  ”真的要这样吗?起初我还真这么做过,但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问一问自己:“可不可以不批或少批?批改作业的目的究竟在于什么?”这样一来就发现自己做了许多无用功。所以,现在我或是请学生自批,或是我选批。何种方式更好?我有自己的标准:能了解错情;能及时点评。此种做法有一矛盾:有个别学生会因老师不批而不认真完成。此种情况实在让我为难,但我宁愿相信学生是自觉的。如果他不自觉,强迫了也没啥意思。反正,我觉得自己有比成天批改作业更值得做的事情。四减语言。

  课堂如人生,需减的东西多矣。但,有些,是永远、永远也不会减掉的。(20111114)

  拥有对教材的新鲜感。时间长了,就会容易对工作缺乏热情、新鲜感。备课、上课多从经验出发,缺少对实际情况的关注和反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探究的少了,讲授的内容多了。事实上,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无论教多少遍,教师都应该持有与学生相适应的新鲜感来面对教材、处理教材。要防止“经验主义”,要把简单的经验和理论相结合,做到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灵活性。

  拥有对工作的热爱。J对一位特级老师课的评价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英语狂热的爱和对学生的一种浓浓的爱。”这来自于教师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于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

  拥有大智慧但不排斥小技巧。育终极目标是使其成为“人”,我们应当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丰盈的灵魂走出校园” 。J的小技巧有以下几点很值得学习:

  1. 通过多种方式(而不是默写)连续几天有意识地提高新学词的复现率。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与词汇学习的效能感。

  2. 背诵短语和语段,而不是默写单词。有太多的老师痴迷于词汇听写,学生背得枯燥,忘得也快,而且要命的是无法恰当地运用所学内容,语感变得支离破碎。短语背诵可以加强语块的积累,抓住了语言的特征,利于学生说、写等表达能力的发展;语段的背诵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3. 扩大信息的输入量。我曾让学生读做过的试卷,J 认为这样做有不利之处。因为做过并且讲评过,学生会缺乏新鲜感,兴趣不浓,从而影响效果。还是读没做过的更好,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扩大阅读量。

  4. 注重文化差异的填补。J认为很多学生完形、阅读做错的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缺少基本的了解,如美国学生独立谋生的品质,宗教信仰在西方人心目中地位,西方人的度假方式,不同国家人的幽默方式等等。

  5. 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J 让学生就某些错题进行反思,很多学生在反思中提到“阅读欠仔细,思考不到位”等。我想这样做表明教师基本确立了符合新课标的“学生观”和“学习观”,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验如何学习英语是更有效的,教师帮助学生发展成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20111115)

  反观一段时间以来的英语教学,我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与应试层面上,如:如何操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词汇与语法知识。缺少和学生一起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享受情意共振的时刻,缺少感受语言精美的时刻,缺少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而特别心动的时刻。总言之,触及灵魂深处的东西太少了。教育,若无法滋养师生彼此的灵魂,就没有多少意义了。至少说这种教育是残缺、贫瘠、荒芜的教育。

  导致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种原因是教师自身缺乏教育与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是教材和考试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那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还有什么能对学生一辈子做人做事有影响的呢?我想激情、兴趣、意志、品质、同理心、科学的思维、有效的学习与作息方式等等都应该在其内。所以,能让学生因为学习英语而对学习、对人生充满激情,并具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我追求的一种状态。

  要如此,需做到两个突破:首先突破周围应试教育的思想和心理氛围。要能走出应试,就不能让别人用应试的观念或标准来抓住你的把柄。换句话说,要用合道德、合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其二,要突破教材。当前的教材偏重信息,忽略对学生心灵的关注,突破教材就必须对之整合,删减。在我看来,选修课的开设是突破教材的必要途径。

  对于英语教育我依然有一个梦,梦想着走向英语教育的自由王国,也许没有鲜花掌声。但我坚信,一定会有信仰、坚韧、安静和本线))

  ”一、问一问学生基础如何?我们是不是总是想赶进度?我们的复习是否在递进、上升?是否关注到不同水平的学生?

  二、问一问学生自主性何在?总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不是教学能力有问题是教学理念有问题。

  三、问一问学生兴趣何在?学生是不是乐于上英语课?在我的课堂上是不是乐于表达?是不是乐于思考并提出有品质的问题?是不是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我的课堂上?都在积极地进行着脑力劳动?

  四、问一问自己对高考研究得如何?是否认真研究过近两年高考试题?是否能熟悉考试说明中各项知识能力的要求,以至于做到备课、上课有标准、有依据?

  五、问一问自己备课是否充分?是否能脱稿上课?是否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上而不是自己的知识讲解上?

  六、问一问自己对学生的错误分析了多少?通过学生的错题我看出了自己的复习或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改善?

  七、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关注着班上最糟的学生?对他们的关注给其他同学传递了什么样的积极暗示?

  八、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在复习中不断地反思、前进着?比如:自己二次备课做得如何?每上一堂复习课的得失何在?怎么样改进?(20111226)

  用了一位老师省公开课的课件,效果没有想象的那样好,看过那位老师的视频,老师一样把课上得很累。为什么?详细想来得到以下教训:

  一、不能有了课件忘了学生。把课件定位在提供语境、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上。把中心和重心放在激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上。

  二、不能有了课件忘了板书。板书是一种思维的再现,能够更好的起到示范作用,也能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今天这堂课的感觉就是有些“赶”,尽管自己有意识控制了,但还是没能有足够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英语上,进而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如果早些预料到,对课件进行大量的删减,结果会好得多。

  三、不能把精美混淆为高质。课堂的高质重点在于此时此景的互动与生成,不在于课件本身。先进的武器在愚昧无知的人手中依然是一堆废铁。

  四、课件贵在少而精。要根据课堂学生、教学内容、和自己教学目标的实际要进行取舍。控制在15张内差不多,这样才会有时间与学生互动,才会避免信息过剩,才会避免“灌、赶”的现象。

  以上想法有些来自己的感受,有些是问过学生的。无论哪种方法,学生都不喜欢被动地坐在哪里,等待“灌输”,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对话,喜欢有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主表达的机会。这一点实在很重要。(20111226)

  一、评课是学他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发现其理念与行为中的闪光点,并放大,这是评课时应当能做到的,是对上课老师劳动的肯定与尊重。

  二、评课要有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缺少指导价值。或是用理论来阐述课堂的设计与教学行为,或是把课堂教学设计与行为上升为理论,两者皆可。

  三、评课应该有所侧重。比如:从“动”的角度看:可以观察课堂导入、课堂互动、课堂过渡、课堂拓展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