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纪行之二 来到 来到布达拉

发布日期: 2024-10-28 15:27:07 作者: 复古隔断

  (彼得李),本名李斌,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英文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相信人道酬信,富于感性和同情,易于感知大千世界和人间冷暖。曾因工作需要随同出访20多个国家,翻译《中国本溪》、《中国本溪投资指南》等对外宣传系列丛书,为“本溪城市形象”英语配音,翻译电视剧《蓝眼睛·黑眼睛》。著有散文集、诗歌集、随笔集三卷——《等一朵花开》。业余时间热衷于英语教学,从小学传统语文认字得到启示,中国孩子学习英语要学习音标,通过字母组合、开闭音节读音规则完善了“自然拼读法”。

  “回到,回到布达拉,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一曲摇滚《回到》,歌手高亢悠扬、空灵悠远、富有穿透力的天籁之音,触动我的灵魂,唤起了我对的向往,向往变成冲动,冲动让我选择了背负行囊,即刻启程远赴西藏,来到,来到布达拉。

  从沈阳到很少有直达的飞机,基本都是经停或转机。东航的航班由沈阳桃仙飞至西安,再转机乘西藏航空TV6937航班直飞,经过五个多小时到达西藏贡嘎机场。

  出了机场旅行社前来接站的司机将一条洁白的哈达献给我,帮我戴在胸前,然后一路风驰电掣,向疾驰。藏族司机平常迎来送往,在他看来敬献哈达是一种普通的礼遇,是再平常不过一个举动了。然而,于我却很特别,我从未来过西藏,第一次接受藏族同胞敬献的哈达,我感觉到很惊喜。光滑柔软丝质的哈达是美好的祝福,也是吉祥的象征。哈达让我感觉自己踏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西藏大地。

  位于群山之间,的天很蓝,蓝天背景之下的云很白,阳光照耀下亮晶晶的,奇形怪状,从荒芜干枯的岩山石丘后面升腾而起,似乎被赋予了某种灵性,给人以某种神秘的启示。,一个佛光照耀的城市,一个万物归于纯粹的“圣城”,很多主题都是关于神明和信仰。

  行走在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省会,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你会发现迥异于其他省会城市的特点:车流如潮,却没有烦心的拥堵;街道有序,却没有闹市的喧嚣聒噪;商店星罗棋布,却没有高楼大厦的奢华和炫耀。,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安详和静谧。或许是高原缺氧的原因,的人走起路来都是从容不迫的。的茶馆很多,又是“日光之城”,人们喜欢到茶馆喝喝茶,聊聊天,享受阳光和宁静,度过一天中许多的悠闲时光。人们相信慢节奏的生活小习惯有利于养生和缓解高反。

  的老城区没有高楼大厦,藏式楼房都是二三层的小楼。据说在盖楼不能超过布达拉宫。对而言,布达拉宫是神圣、至高无上的,要抬头见佛,要突出它的高耸。任何超过布达拉宫的建筑就是对神明的不敬和亵渎。

  来到布达拉宫广场,不经意的一刹那间我就被屹立于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震撼到了,那种感觉无以言表,那是心心念念仰慕已久有朝一日突然实现的欣喜,那是只能在画报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风景即刻就在眼前的愉悦,那是心灵的美妙感应。

  人生的第一次总是难以忘怀,这种感觉一生中只出现为数不多的几次,那是第一次见到北京,第一次见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第一次见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激动的心情像开了一朵花,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留给我一生的回忆。

  布达拉宫屹立于红山之巅,远远望去几乎看不出是依山垒砌的建筑,倒像一个独立的宫殿。宫殿与红山那么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仿佛自然天成,要么应是长在山上的,要么是应了我儿时的幻想,布达拉宫应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并非依山而建,而是人们从平地上建造起来的。

  高原之上的布达拉宫高耸入云,俨然一座横空出世的天宫,巍峨壮观,伟岸雄奇,有直插云霄之感,又有气贯长虹之势,营造出一种与天相接的宗教氛围。正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属于崖峰式的宫堡,一座山就是一座宫殿,一座宫殿就是一座山。

  布达拉宫由白宫和红宫两大部分所组成。白宫是历代行政办公和生活起居的场所,红宫则是宗教活动地点和历代的灵塔供奉之地。从布达拉宫红、白的宫墙,黑色门窗边框,能够准确的看出藏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构图以大色块为主,古朴粗犷,要么大红,要么大白;要么大黄,色彩对比强烈,简洁大气,具有着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效果。红色代表宗教,白色代表行政。红在上,白在下,意思是宗教在上,行政在下。红宫位于整个布达拉宫的顶点和中心。红色代表智慧和力量,白色代表清净和圣洁,黄色象征着财富和运势。黑色在汉族建筑的设计上很少用到,在布达拉宫所有门和窗的外框都涂成黑色,黑色象征着威严和辟邪。

  布达,英文也是Buddha,源自印度古典语言梵语中的Buddha,意思是“佛、佛祖”,是指达到了“觉醒”或“觉悟”的人。“拉”是藏语山的意思‌,如“米拉”、“嘉措拉”、“色季拉”等等,布达拉意为“佛教神山”,布达拉宫就是佛教神山上的宫殿。

  藏传佛教的圣地布达拉宫让我联想到随团出访欧洲时见到的基督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都属哥特式建筑,都以其高耸的尖塔和细长的结构为特征,都有直刺苍穹的小尖顶,让人仰望苍穹,具有垂直向上的空间感。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象征信徒对天国的向往,渴求上帝带领信徒进入天堂。

  藏传佛教的布达拉宫与天相接,高峻雄伟,基督教哥特式建筑高耸向上的形态,二者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引领信徒走向天国的精神寓意。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沿着青石铺就的斜坡和楼梯,扶着厚重粗朴的宫墙,攀登而上,一路仿佛走在了时间隧道,感受着古老的宫殿千年历史的沉淀与神秘。宫内廊道交错,空间曲折,我被人潮簇拥着,在各个殿堂中穿行。布达拉宫房子多,佛像多,据说布达拉宫有一千多个房间,佛像也不下数千尊。汉人来瞻仰,来朝拜,无数在佛像前或跪诵经,或磕下长头。

  在红宫最高层一个宫室,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六世仓央嘉措的寝宫,后改名叫长寿具乐殿。寝宫光线昏暗,至今保存完好的那把椅子是仓央嘉措曾经的宝座。就是在这间空旷幽暗的宫殿,仓央嘉措感到无边的寂寥与无奈,他像一只向往自由的小鸟,被囚禁在这个华丽的牢笼。白天他接受万民的景仰和膜拜,他是端庄念经的活佛,是佛前的一朵莲花;夜晚他则脱下僧服随意游走于光影交错的酒馆,享受着他那短暂而灿烂的双重人生。

  时光流转三百年,过往的一切都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仓央嘉措的名字,如一颗耀眼的星辰镶嵌在高原浩瀚的夜空。仓央嘉措用他唯美动人的诗歌唯美了这样一个世界,他又用他的传奇和悲剧的一生换来了世人永远的感动和怀念。

  置身布达拉宫红墙金瓦之间,我踽踽独行,我在想,是不是许多人也与我一样,因为读了仓央嘉措的诗集,才跨越万水千山来到布达拉宫,就为了寻找诗人的足迹,试图在最深的红尘里,穿越三百年的时光,与诗人邂逅重逢?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一个俊朗的情诗王子翩翩飘逸而又孤独寂寞的身影……

  仓央嘉措,一个300年前西藏的传奇,一个游离在红尘与佛法中的高僧,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但他越不过人间情爱的藩篱,宁愿流浪在的街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多情与忧伤,做了世间最美的情郎。他也知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雪域最大的王”和“人间最美的情郎”是宿命带给他一生最大的劫。

  行走在布达拉宫,人潮如流,人头攒动,但这里没有大声喧哗,没有谈笑风生,仿佛每个人都是静静的朝拜者、思考者,来到这样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佛教圣地,沐浴一次精神洗礼,更新宿垢已久的灵魂,与佛结缘,见自己,见苍穹,见众生。心存悲悯,感恩上苍,淡然俯瞰人间烟火,走向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走出布达拉宫,城墙脚下,门口的角落里,那一簇簇的娇美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更加楚楚动人,为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色彩。格桑花的婀娜多姿与布达拉宫的伟岸高矗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相互映衬,蓝天白云之下构成了一幅精美别致的图画。格桑花在西藏贫瘠的土地上与严寒风霜为伴,艳丽绽放,自由生长,不仅点缀了这片土地,更象征着高原之上生命的不屈与顽强。这种顽强,恰如坚韧不拔的藏族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依然不屈不挠,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的阳光正好,照耀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的阳光,正如佛光普照,照耀世界之巅的高原大地。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互联网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