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没普遍之前国人如何来解决窗户采光、隐私问题?古人有办法
发布日期: 2024-09-18 03:34:19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登录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大约在4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非常发达。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到了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现代社会,玻璃做的窗户凭借着其独特的功能,慢慢的变成了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几乎全球的人们都对它趋之若鹜。
一方面,家里的窗户装了玻璃后,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室外气温变化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使得室内常年保持着舒适的温度。
但是,我们都知道,华夏民族的老祖先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过着没有玻璃的生活,即便是到了近代的时候,玻璃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件奢侈品,那么,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防备自己的隐私泄露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来糊窗户的呢?难道真的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的那样用纸糊吗?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老祖宗究竟是用什么来做窗户纸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老爷们是怎样做窗户纸的。这些浑身散发着铜臭味的贵族老爷,用的是明瓦来做的窗户纸,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制品。用蚌壳或“哈蛎壳”等贝类,打磨成豆腐干大小、四角略带圆的方形薄片,用其镶嵌于木格窗户,或覆盖于屋顶的天窗,能起到保温遮风的作用,又能透些亮光。这种明瓦,老苏州称其为“蚌壳窗”或“蛎壳窗”。
午后的阳光从积满尘垢的明瓦中透下,昏黄的光线里,无数灰尘在翻飞,端是一番美好的景象,当然,诗情画意之后,透露出的则是雄厚的财力,这明瓦可是昂贵的紧啊!
除此之外,北魏时西域来的工匠给中原带来了先进的琉璃瓦技术,这琉璃瓦成品色彩斑斓,虽说透光度不及玻璃,但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材料了,因此,在唐朝时琉璃瓦已经被大规模的应用于皇宫建筑了。但是,由于技术落后,材料混杂,所以,琉璃瓦十分昂贵,再加上,被大规模的用在皇宫里,因此,没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力的话,是绝对没可能使用琉璃瓦的。
那么,那些数量庞大的平民们用啥东西来糊窗户呢?或者是直接干脆不做窗户了?
这是万万不行的,不说采光问题,单单是屋里常年不通风,就足以把许多人逼疯。这些人的首选材料便是窗户纸,经常看影视剧的都知道,纸是很脆弱的,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轻而易举的便能将其捅出一个洞,进行偷窥等令人作呕的行为,那么,古人用藤纸糊的窗户真的如此脆弱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刷上一层桐油或者是多加几层纸糊窗户,但是,最多也只能保证天气恶劣之时,窗户纸不会轻易破损,想要更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了。当然,也有人倾向于用绢布来糊窗户,但是,布的透光性可想而知,虽然说价格实惠公道,质量上佳,不宜损坏,但是,这样一来,屋内经常处于黑暗的环境,时常会让人觉得很压抑。
实际上,无论是纸还是绢布,严格来说价格还是不低的,对于日子还算可以的普通老百姓不算什么,但是,对那些一贫如洗的人家来说,这价格还是让他们负担不起。因此,这些人家就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凭借着一双巧手就地取材,将芦苇编织起来挂在窗户上,等到需要开窗的时候便将它取下来;还有的凭借着一把力气,将猎来的动物的皮剥下来,晒干之后糊在窗户上。
总的来看,无论我们的老祖宗使用什么材料充当窗户纸,隔音的问题似乎始终都没得到解决,虽然说,古时候的人们淳朴的可爱,基本上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即便是这样,隐私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对于此,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便是那些豪门贵族的手段了,林子大了,自然少不了龌龊,因此,富人类对于自己的隐私还是很重视的,凡是豪门贵族都必然会招募一群工人,这些人一方面要做日常保洁工作,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巡逻,更有趣的是,这些人巡逻的时候往往会牵着一条狗来帮他们追赶那些偷听隐私的人。
第二种办法则更是只有豪门才能做到了,众所周知,古代的豪门的住宅修建的都十分复杂,同时,面积又很大,因此,就算是有心怀不轨之人潜入进来,没有人带路的话,也有很大的可能迷路。
第三种办法更为合理一些,适用对象也较为广泛。要知道,在封建王朝里最为盛行的便是儒家思想了,可以说,儒家思想在为统治者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所有的百姓制定了一条道德底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早已经深入人心,在朝廷不遗余力的宣传下,百姓们自然对于这句话就十分认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打破规矩的人,在收到律法惩处的同时,也免不了要接受周围民众的孤立,鄙视。
因此,有了这条道德底线再加上法律的约束,自然就会令许多想犯法却还没有实施的人望而却步了。